Friday, February 1, 2008

“米老鼠”駕臨紅色靠邊站‧


“米老鼠”駕臨紅色靠邊站‧年初一宜穿木土色

易學堂主持人鄭錦華:“不管是任何生肖,今春紅色似乎無法大顯神威,反而青綠色和米黃色大行其道。”


年初二為戊寅日,納音屬土,各生肖的吉利顏色分則以白、淺藍、綠及淺青為主。


這一天是甲辰日,納音屬火,本命五行火的人應穿著藍色來消滅火氣。


來到壬辰日,納音屬水,本命屬水的人宜採用文木(淺青)色,以水來生木。


新春吉利顏色。


戊子年開工吉日及各生肖衣著吉利顏色


根據易經,“戊子”為“土老鼠”,土為米色或黃色,所以明年的老鼠可以稱為米老鼠。但是這隻可愛的米老鼠似乎對紅色不怎麼喜愛。不管是任何生肖,今春紅色“失威”,青綠色和米黃色大行其道。

易學堂主持人鄭錦華接受《大北馬》訪問時說,今年年初一為“丁丑”納音“水”日,地支五行屬水鼠、豬;地支五行屬木的虎、兔,以及地支五行屬火的蛇、馬,最吉利的顏色是綠和淺青。至於地支五行屬土的牛、龍、羊和狗;地支五行屬金的猴和雞,則以穿著黃米色的衣裳較討好。
“來到年初二(戊寅日)和年初三(己卯日),納音屬土,各生肖的吉利顏色分則以白、淺藍、綠及淺青為主。”

鼓勵立春也穿新衣裳

鄭錦華說,直到年初四和年初五,才稍微見“紅”,但也不是所有生肖可以穿著大紅衣裳,只有生肖牛、龍、蛇、馬、羊和狗的男女,才適合穿紅或淺紅的衣裳。其他的生肖(鼠、虎、兔、猴、雞和豬),還是鼓勵以穿白中帶藍或淺藍為主。

他認為立春(陽曆2月4日)是戊子年的第一天,而丁亥和戍子交節的時間剛好是戍時(晚上7時16分),而立春更被視為春節的第一天,華裔同胞更應該重視,鼓勵在那一天也穿上新的衣裳。

削弱過旺木氣
鼠年宜多用金


鄭錦華解釋,戊子年是一隻土老鼠,它的流年八字為4木、3火、1水,納音為3火1水,五行獨缺金,所以明年宜多用金,來削弱過旺的木氣,同時也符合了鼠年天干土生金的原理。也因為火過旺,宜多用文水(藍灰) 來減弱火氣,澆濕乾土,使土能生金。

鄭錦華:術數界相信
八字五行屬性影響個人

鄭錦華說,術數界相信,一個人的八字五行屬性,對於其性格、待人處世、積極或消極的人生觀念,甚至從事的行業都有一定的影響。
針對12生肖在五行(金、木、水、火、土)日,以及本命五行的男女今年宜採用的吉利顏色。

他認為如果我們清楚自己的八字屬性,即是知命,並瞭解其中八字五行的作為,為生命解碼,基本上才稱得上認識自己。從認識自己開始,就能瞭解本身的長處或不足的地方,再用積極、樂觀及好學的精神,提升自己,這是術數界所鼓勵的正確人生觀。

他也認為生活中日常接觸的顏色,就是對八字有所影響的其中一種磁場,從生肖到本命五行屬性,延生到五行顏色(木屬綠、火屬紅、土屬黃、金屬白、水屬黑藍的搭配,如果運用得宜,顏色對啟運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對平時就會存好心、說好話、作好事的人,更能顯見功效。

他也鼓勵大家一定要多積德行善。

星洲日報/大北馬‧2008.02.01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7

“月光光,照地堂”


“月圓、人團圓、話當年”中秋晚會週六晚圓滿舉行,圖為容耀群、開幕人拿督黎兆榮、葉丹林、鄭乃文、鄭永明、拿督莊耿康、羅蒂娜、江吉翔、陳啟發、方宣予、鄭錦華、黃瓷欽和張榮欽等人聯合主持亮燈儀式。


現場設有的100題燈謎可考盡了大家的腦力。



小孩樂著玩“跳飛機”傳統童玩,進而勾起在一旁觀看的長者兒時回憶。

(檳城訊)“月圓、人團圓、話當年”中秋晚會週六晚成功舉行,圓了年長者及許多人欲試搭三輪車的夢,小孩更是興奮,與家長們齊玩童年遊戲,達成當晚中秋晚會,月圓人團圓的主題,場面顯得額外溫馨。

當晚檳城孫中山紀念館外掛滿燈籠,不單吸引檳民的參與,也引起一些路經此地的遊客好奇,步入會場一探究竟。雖然他們皆不懂華人傳統習俗,不過他們皆入鄉隨俗,與檳華裔一樣提著燈籠參與其中。

週六下午6時許,已有家長陸陸續續攜同孩子抵達會場,開始猜燈謎,有者更玩起童玩,找回屬於他們兒時的回憶。從遠處就可聽到擲石子、輕巧的腳步聲及歡笑聲,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從七粒buah、跳飛機、丟手帕、跳繩子、投標及Iceman等一關關的闖下去。

環保製作最受歡迎

除了傳統童玩,會上還設有傳統手藝、傳統美食及一些展覽等攤位。當中以生活技能科老師韋遠進負責的環保小製作最受歡迎,老中少皆圍在一塊絞盡腦汁玩起益智遊戲。有者還要求韋老師當場教導他們製作椰葉蚱蜢,個個聚精會神的學習,有如陷入另一個世界,即使節目已結束,他們還是無動於衷。

當晚重點節目,60輛三輪車提燈遊行於7時30分出發,一家大小、老人和殘障同胞在韓中舞獅隊帶領下,浩浩蕩蕩的提著燈籠齊坐三輪車繞市區走一圈,當中還有不少父母帶著孩子步行提燈籠。

此次三輪車提燈遊行全程約5公里,從位於檳城中路的《光明日報》報社廣場出發後,路經的主要道路有中路、檳榔律、車水路及仰光路,一路上除了有花車和舞獅隊隨行,還出動了志願警衛隊和聖約翰救傷隊維持秩序,可說是相當大陣仗。

乘三輪車提燈繞市

“月圓、人團圓、話當年”中秋晚會是由本報與孫中山紀念館聯辦,三清慈愛福利會、慈濟基金會、攝影人雜誌和大馬Nikon,主要贊助商有森林茶坊,其他贊助商包括新華通有限公司及康泰旅行社(檳城)有限公司。

除了三輪車提燈遊行,大會也帶來了多項有關民間習俗文化活動,如大型燈謎、傳統文化遊戲、傳統美食、傳統手藝、文化表演、燈籠彩繪比賽、現場攝影比賽、經典100圖片展、美哉台灣-孫中山與台灣展等,讓出席的民眾共渡了難忘的晚上。

出席者包括《光明日報》首席執行員容耀群、高級業務促進經理鄭永明、檳城孫中山紀念館信理會主席拿督莊耿康、大會籌委會主席羅蒂娜;主要贊助商森林茶坊江吉翔、新華通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啟發、康泰旅遊社(檳城)有限公司高級市場執行員方宣予、三清慈愛福利會會長鄭錦華、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分會志工黃瓷欽、攝影人雜誌社長張榮欽等。

黎兆榮:通過晚會瞭解孫中山革命史

檳州立法議會副議長拿督黎兆榮在開幕儀式上說,“月圓、人團圓、話當年”中秋晚會寓意深長,民眾不但可通過活動認識華人傳統文化習俗,也可從紀念館瞭解孫中山在檳城的革命歷史。

他呼籲州政府趁大馬旅遊年,把紀念館打造為檳城另一個旅遊景點,以紀念孫中山為革命所作出的貢獻;他也希望大家出錢出力支持民間組織。

另外,檳城孫中山紀念館主席葉丹林則表示,為推廣中國文化,孫中山紀念館首次與本報聯辦了中秋晚會,藉此灌輸年輕一代有關保留傳統習俗的興趣。

遠從台灣國立國父紀念館來的鄭乃文館長說,台灣和大馬慶祝的中秋活動各有所異,因此此次來參與是項活動,不但深具意義,感覺也特別悸動。

“月光光,照地堂” “話當年”分享童謠

華裔同胞來自不同籍貫,有各別不同的方言及生活方式,不過只要一提起中秋節童謠,都勾起了大家兒時慶中秋的回憶。



鄭錦華(右一)主持“話當年”環節,嘉賓包括鄭乃文(左起)、鄭國賢、檳城孫中山紀念館名譽會長葉國禎、莊耿康、宋仁德及黎兆榮。


“話當年”環節主持人也是三清慈愛福利會會長鄭錦華表示,檳城這地方性的童謠很多,不同籍貫有不同的中秋童謠,還舉列的說,廣東人有“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食稚薑。稚薑辣……”

這一說讓6位參與這環節的嘉賓都很雀躍的與大家分享各別籍貫的童謠。

檳城孫中山紀念館信理員拿督莊耿康也在會上提了一個有趣的海南人童謠。開始時大家聽不懂,臉上皆出現疑問的表情,當莊耿康解釋的說道,其童謠的意思是,月光光,提燈到村莊走走,不怕光也不怕暗,回去太遲只怕老婆不肯開門後,現場都捧腹大笑。

莊耿康海南童謠最搞笑

當鄭錦華提起五六十年代與現今民眾慶中秋,以及人們所吃的月餅有何分別時,檳州立法議會副議長拿督黎兆榮表示,以前他們也有遊行,不過並不如現今這麼大型,且燈籠也沒這麼美麗,皆是自己自製的燈籠。

他說,就連月餅也改良了很多,以前的包裝及月餅沒那麼精緻,當時的月餅沒有餡料,皆是公仔餅。

嘉賓鄭國賢也說,1983年檳城首次提燈籠遊行並不是提著燈籠,而是背上背著煤氣燈在街上走,由於當時煤氣燈只有兩個,因此燈光並不如現今的這麼亮及熱鬧。

另外,當被詢及台灣人如何過中秋時,台灣國立孫中山紀念館館長鄭乃文表示,台灣人過中秋並不提燈籠,也不猜燈謎,這些活動皆在元宵節進行。

他說,他們在中秋節時除了與檳民一樣有祭祖及拜月亮,當天也是一家人團聚的一天,邊吃月餅和柚子,邊聊天。有者因天氣轉涼了,也開始烤肉吃。

本地著名攝影家宋仁德鼓勵熱愛攝影者應該在佳節慶典上多拍一些照片,作為日後的歷史見證,且還可以拿去參賽,是一種投資,一舉兩得。

莊耿康在會上也說,其實華人傳統習俗都帶有宗教的意義,因此他希望日後會有人把佳節當中的意義給帶出來,讓它流傳下去及發揚光大。

光明日報•2007/09/23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月圓人團圓話當年


月圓人團圓話當年中秋晚會七粒石•丟手帕•跳飛機週六讓您重拾童年回憶

北馬 地方 2007-09-19 21:30

“呀,我跳!”原來跳飛機比電動遊戲機還要好玩。

猜燈謎是中秋節重要一環,不只能鍛煉腦子,也是拉近親子關係的一項互動活動。

對民俗頗有研究的鄭錦華受邀在當晚主持約一小時“話當年”環節。
3 of 3
(檳城訊)“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食稚薑。稚薑辣……”

還記得這首童謠嗎?當年陪伴奶奶與爺爺在月光下賞月及閒聊的情況還歷歷在目嗎?還懷念童年玩伴、童年遊戲七粒buah(七粒石頭)、丟手帕、跳飛機等遊戲嗎?

想要重拾當年的回憶,那就別錯過於本月22日由下午5時半至晚上10時半在本報與孫中山紀念館聯辦的“月圓,人團圓,話當年”中秋晚會,找回久違了的童年過中秋氣息,同時讓下一代認識並接觸傳統文化習俗活動。

當晚此重點環節的承辦單位三清慈愛福利會將為公眾帶來几項精彩節目,其中有100題大型燈謎、由三清屬下團體北青驛站介於11至25歲的12位青少年籌備的民間傳統遊戲及該會負責人鄭錦華主持的“話當年”環節。

三清承辦重點節目

鄭錦華受訪時說,燈謎謎面(題目)都會以本土文化為主,如猜地方名及有關本地流行的話題等,相信能吸引人潮前來參與其盛。猜燈謎遊戲將會分階段進行,所有在指定時間里猜對兼被抽中的人士將獲得小禮物以作鼓勵。

“猜燈謎從古流傳至今,古代文人都愛以猜燈謎來秀其才華,但迄今猜燈謎不只能鍛煉腦子,也是拉近親子關係的一項互動活動。”

他說,北青驛站也準備了“闖六關”傳統遊戲讓孩子們參與,包括七粒buah、跳飛機、丟手帕、跳繩子、投標及Iceman。每名參賽者必須完成所有遊戲以收集六個不同蓋章,最後換取一份禮物。

“遊戲開始前會有專人解釋有關遊戲規則及由來,然後再帶動大家進入遊戲當中。遊戲的最高潮往往是家長們最後因孩子來不及闖關而忍不住也加入陣容,從旁協助孩子過關。”

他續說,這就是辦活動的重點,帶動親子關係並引起彼此間的共鳴。不但喚起大人們熟悉的童年回憶,也讓小孩們有機會參與傳統遊戲。

鄭錦華主持話當年

此外,三清慈愛福利會同仁也準備民俗文化常識有獎遊戲、串字遊戲及古蹟拼圖樂,讓現場公眾動動腦筋。

對民俗頗有研究的鄭錦華也應邀在當晚主持約一小時“話當年”環節,當晚會有10位長者在舞台上與大家分享有關傳統中秋典故及習俗。出席者包括93高齡的葉國禎、拿督莊耿康及彭金海伉儷等人。

相信在主持人的帶動下可以營造一股濃厚的民俗文化氣息,並勾畫出從以前一直延伸至今不同年代過中秋節的點滴。

光明日報•2007/09/19

Monday, July 17, 2006

農曆7月是“孝月”.鬼節不宜婚嫁因誤解

(檳城訊)中元“鬼月”其實是提倡孝道的“孝月”,鬼節不宜婚嫁只是民間的信仰和誤解民間習俗文化工作者鄭錦華說,由於農曆7月是鬼門關大開 ,陰間的好兄弟到陽間“觀光探親”的月份,因而一般人相信在這個月份不宜辦喜事。然而從佛教的盂蘭勝會,或是道教慶讚中元的角度來看,7月是鼓吹孝道,追思憶古的季節,沒有所謂的不吉利7月絕對是“好月”。

他說,農曆7月中元節並非“鬼月”,因而7月絕對是“好月”,只要擇定的日子和時辰沒有和本身或親人相衝,絕對適宜嫁娶或搬遷。鄭錦華是週日(16日)晚在香山寺主講“盂蘭勝會和中元節對對碰”講座會時,這麼說。

鄭錦華說,過去中國原是農耕時代,人民求的是風調雨順 ,因而拜的是自然神,而自然神則為天、地、水。
他說,道教有三元節,上元為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為七月十五“中元節”,以及十月十五的“下元節”。上元拜天官求賜福 、中元拜地官求赦罪、下元拜水官求解厄。他表示,老人家稱這天地水三官為“三官大帝”,也叫“三界公”。中國人渡洋南來謀生,不能把這“三界公”帶在身邊,便用一張紅紙寫上“三界公”貼身攜帶,保佑一切順利。

大仕爺分紅青臉兩種

他指出,慶讚中元是拜地官,但是善信都拜“大仕爺”。然而,在史蹟上沒有任何關於大仕爺這個神的記載,大仕爺其實是由佛教的觀音延伸出來的。他說,大仕爺被視為“魔王”,相當刁鑽難纏,佛祖因而派觀音騎在大仕爺頭上來控制他,因而大仕爺的金身頭上都有一座觀音 。

他說,大仕爺又分紅和青臉兩種,紅臉主“文”;而青臉為“武”。
7月鬼節乃大仕爺的天下,大仕爺桌上只可供奉祭品,任何自身物品請不要放在神檯上,以免被大仕爺佔為己有。

曾經發生一件這樣的事,一位老婦抱著孫子祭拜大仕爺,手酸了就隨手把孫子放在神檯上,等她拜祭完畢,轉身回來抱孫子,孫子已不見蹤影。”

(星洲日報/大北馬‧2006/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