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圓人團圓話當年中秋晚會七粒石•丟手帕•跳飛機週六讓您重拾童年回憶
北馬 地方 2007-09-19 21:30
“呀,我跳!”原來跳飛機比電動遊戲機還要好玩。

猜燈謎是中秋節重要一環,不只能鍛煉腦子,也是拉近親子關係的一項互動活動。

對民俗頗有研究的鄭錦華受邀在當晚主持約一小時“話當年”環節。
3 of 3
北馬 地方 2007-09-19 21:30
“呀,我跳!”原來跳飛機比電動遊戲機還要好玩。

猜燈謎是中秋節重要一環,不只能鍛煉腦子,也是拉近親子關係的一項互動活動。

對民俗頗有研究的鄭錦華受邀在當晚主持約一小時“話當年”環節。
3 of 3
(檳城訊)“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食稚薑。稚薑辣……”
還記得這首童謠嗎?當年陪伴奶奶與爺爺在月光下賞月及閒聊的情況還歷歷在目嗎?還懷念童年玩伴、童年遊戲七粒buah(七粒石頭)、丟手帕、跳飛機等遊戲嗎?
想要重拾當年的回憶,那就別錯過於本月22日由下午5時半至晚上10時半在本報與孫中山紀念館聯辦的“月圓,人團圓,話當年”中秋晚會,找回久違了的童年過中秋氣息,同時讓下一代認識並接觸傳統文化習俗活動。
當晚此重點環節的承辦單位三清慈愛福利會將為公眾帶來几項精彩節目,其中有100題大型燈謎、由三清屬下團體北青驛站介於11至25歲的12位青少年籌備的民間傳統遊戲及該會負責人鄭錦華主持的“話當年”環節。
三清承辦重點節目
鄭錦華受訪時說,燈謎謎面(題目)都會以本土文化為主,如猜地方名及有關本地流行的話題等,相信能吸引人潮前來參與其盛。猜燈謎遊戲將會分階段進行,所有在指定時間里猜對兼被抽中的人士將獲得小禮物以作鼓勵。
“猜燈謎從古流傳至今,古代文人都愛以猜燈謎來秀其才華,但迄今猜燈謎不只能鍛煉腦子,也是拉近親子關係的一項互動活動。”
他說,北青驛站也準備了“闖六關”傳統遊戲讓孩子們參與,包括七粒buah、跳飛機、丟手帕、跳繩子、投標及Iceman。每名參賽者必須完成所有遊戲以收集六個不同蓋章,最後換取一份禮物。
“遊戲開始前會有專人解釋有關遊戲規則及由來,然後再帶動大家進入遊戲當中。遊戲的最高潮往往是家長們最後因孩子來不及闖關而忍不住也加入陣容,從旁協助孩子過關。”
他續說,這就是辦活動的重點,帶動親子關係並引起彼此間的共鳴。不但喚起大人們熟悉的童年回憶,也讓小孩們有機會參與傳統遊戲。
鄭錦華主持話當年
此外,三清慈愛福利會同仁也準備民俗文化常識有獎遊戲、串字遊戲及古蹟拼圖樂,讓現場公眾動動腦筋。
對民俗頗有研究的鄭錦華也應邀在當晚主持約一小時“話當年”環節,當晚會有10位長者在舞台上與大家分享有關傳統中秋典故及習俗。出席者包括93高齡的葉國禎、拿督莊耿康及彭金海伉儷等人。
相信在主持人的帶動下可以營造一股濃厚的民俗文化氣息,並勾畫出從以前一直延伸至今不同年代過中秋節的點滴。
光明日報•2007/09/19
還記得這首童謠嗎?當年陪伴奶奶與爺爺在月光下賞月及閒聊的情況還歷歷在目嗎?還懷念童年玩伴、童年遊戲七粒buah(七粒石頭)、丟手帕、跳飛機等遊戲嗎?
想要重拾當年的回憶,那就別錯過於本月22日由下午5時半至晚上10時半在本報與孫中山紀念館聯辦的“月圓,人團圓,話當年”中秋晚會,找回久違了的童年過中秋氣息,同時讓下一代認識並接觸傳統文化習俗活動。
當晚此重點環節的承辦單位三清慈愛福利會將為公眾帶來几項精彩節目,其中有100題大型燈謎、由三清屬下團體北青驛站介於11至25歲的12位青少年籌備的民間傳統遊戲及該會負責人鄭錦華主持的“話當年”環節。
三清承辦重點節目
鄭錦華受訪時說,燈謎謎面(題目)都會以本土文化為主,如猜地方名及有關本地流行的話題等,相信能吸引人潮前來參與其盛。猜燈謎遊戲將會分階段進行,所有在指定時間里猜對兼被抽中的人士將獲得小禮物以作鼓勵。
“猜燈謎從古流傳至今,古代文人都愛以猜燈謎來秀其才華,但迄今猜燈謎不只能鍛煉腦子,也是拉近親子關係的一項互動活動。”
他說,北青驛站也準備了“闖六關”傳統遊戲讓孩子們參與,包括七粒buah、跳飛機、丟手帕、跳繩子、投標及Iceman。每名參賽者必須完成所有遊戲以收集六個不同蓋章,最後換取一份禮物。
“遊戲開始前會有專人解釋有關遊戲規則及由來,然後再帶動大家進入遊戲當中。遊戲的最高潮往往是家長們最後因孩子來不及闖關而忍不住也加入陣容,從旁協助孩子過關。”
他續說,這就是辦活動的重點,帶動親子關係並引起彼此間的共鳴。不但喚起大人們熟悉的童年回憶,也讓小孩們有機會參與傳統遊戲。
鄭錦華主持話當年
此外,三清慈愛福利會同仁也準備民俗文化常識有獎遊戲、串字遊戲及古蹟拼圖樂,讓現場公眾動動腦筋。
對民俗頗有研究的鄭錦華也應邀在當晚主持約一小時“話當年”環節,當晚會有10位長者在舞台上與大家分享有關傳統中秋典故及習俗。出席者包括93高齡的葉國禎、拿督莊耿康及彭金海伉儷等人。
相信在主持人的帶動下可以營造一股濃厚的民俗文化氣息,並勾畫出從以前一直延伸至今不同年代過中秋節的點滴。
光明日報•2007/09/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